首页  >  正文

我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题讲座

10月15日,我校举办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题讲座”,党委常委刘兰青、各机关部门负责人、各二级党组织书记、副书记、统战委员、团总支部书记及学生代表参会,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张容博士主讲。

刘兰青对讲座给予高度评价,用“三堂课”概括听后感:这是一堂有情怀的思政课,饱含爱党、爱国、育人、科研四重情怀;是一堂有质量的思政课,内容丰富、旁征博引,兼具时间长度、地域广度、政治高度与教育温度;更是一堂有思考的思政课,涵盖哲学思辨、学理探究、历史总结、当下分析与未来展望,让人收获颇丰、深受启发。刘兰青强调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,高校师生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、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,并对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出四点要求:一是思想认识到位,组织师生深入学习讲座精神,吃透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;二是融入育人到位,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度融入思政课程、课程思政、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“五观”;三是氛围营造到位,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,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,营造“民族团结一家亲、同心共筑中国梦”氛围;四是交往交流到位,搭建平台、创造条件,推动各族师生广泛交往、全面交流、深度交融。

讲座中,张容博士围绕“四个共同”阐释中华民族内涵,解读上级文件核心要求,从“五个认同”“四对关系”“十二个必须”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,明晰其政治、理论与实践意义,帮助师生确立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。他结合历史脉络与实践案例,从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共同性视角,剖析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、民族先锋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联系,明确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是根本保证,为师生增强“五个认同”、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指明方向。

据悉,我校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通过思政课程、专题讲座、新生入学教育、主题班团会、文化活动等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。下一步,学校将围绕民族文化传承、民族团结实践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,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。(通讯员 罗雅怡